一、中级经济基础各部分内容考试所占比例
知识模块 | 年度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合计分值 | ||
题量 | 分值 | 题量 | 分值 | |||
经济学基础 | 2007-2015 | 15 | 15 | 7 | 14 | 29 |
财政 | 2007-2015 | 11 | 11 | 6 | 12 | 23 |
货币与金融 | 2007-2015 | 11 | 11 | 6 | 12 | 23 |
统计 | 2007-2015 | 11 | 11 | 5 | 10 | 21 |
会计 | 2007-2015 | 11 | 11 | 5 | 10 | 21 |
法律 | 2007-2015 | 11 | 11 | 6 | 12 | 23 |
二、考试形式的特点
自2010年开始中级经济基础考试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变化是:一套题目编排出多套题号顺序及备选项顺序不同的试卷。同一考场内,每人周围的试卷题目排列顺序同其他人都是不一致的,目的就是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因此踏踏实实复习是硬道理。
三、考试内容的特点
紧扣大纲、全面考核
中级经济基础6大部分35章,每年几乎章章考核,因此考核非常全面。正是通过全面考核的形式使得部分学员难以通过考试。2014年中级经济基础的真题中只有第30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没有考核,因此复习中级基础时不能轻易放弃某一章。所以全面考核就要全面学习。
针对此特点,应试策略:紧扣大纲,精读教材,至少二遍,进行地毯式的扫荡,看书时把重点比较突出,可考性较强的内容在教材相应位置标注出来,以备将来重点复习。
难度适中
中级经济基础的考试难度并不大,每道题目不会深入考核,140分的总分,超过84分就能顺利通过经济师的考试,因此它是典型的不考难度考广度的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