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辉观点斯维尔昨天推论: 疫情蔓延高峰已经过去,疫情拐点正在呈现。截至2月11日中午,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日增2490人,累计42714人;疑似病例日增3536人,累计21675人;治愈病例日增849人,累计7333人;死亡病例日增108人,累计1017人。其中,疑似病例累计人数于2月8日逼近30000人的高峰值后,至今已连续3天下降。为便于进一步观察疫情变化趋势,下面给出过去22天全国新增病例变化曲线图。分析这些新增趋势变化曲线,到目前为止,有几点值得注意:1)全国确诊病例日增人数于2月4日逼近4000人的高峰值后,至今已连续7天低于该值;2)全国疑似病例日增人数于2月5日达到约5300人的高峰值后,至今已连续6天下降。
1.钟南山院士早前对疫情持比较乐观的态度!1月28日预估新增病患在一周或10天左右达到峰值。他当时进一步解释说:10到14天是一个很好的隔离观察期,潜伏期过去了,发病的及时治疗,没发病的也就没病,不会因为春运返程出现大传染,但排查的措施不能停。而上面三个峰值出现日期与钟院士的最初研判几乎完全吻合!根据到目前为止的数据,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基本推论:万众期盼中的拐点已经出现!2.但是作为中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院士,2月3日又对此前的预估做了小幅修正:疫情蔓延可能在未来10天至两周左右达到高峰。也就是说没有最初预判的那么乐观。3.那么,面对最近几天多少有些令人安慰的最新数据,钟老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这位深受国人信任的84岁老人变得相当谨慎。2月6日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全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数量仍在上升,而2月4日至6日这三天的新增确诊病例在下降,但还没有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疫情的拐点还未到来,预计还要再等几天。钟老强调:新增病例是最关键的指标,现在看起来,新增病例没有继续地明显增高。“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拐点就来了呢?言之过早。新增病例按道理不会再升太多,但是武汉和其它地方可能不一样。”
钟老这番谨慎表态是不是有道理呢?在我们看来,节后出现的春运返程高峰恰恰是这几天,疫区人口的这种大规模流动,必然增加病毒的传播机会,给全国许多地区(特别是京、沪、广、深等外来人口比重高的一线城市)的防疫带来严峻考验。出现超过上述两个峰值的可能性的确不能完全排除!重点是,钟老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除了专业判断,也必然也担负社会责任。用谨慎的社会责任感取代乐观的专业判断,有助于各级政府和一线抗击疫情队伍避免松懈,力争在后期取得更令公众满意的效果。4.或许值得一提,有位哈佛公卫专家、WHO顾问、华裔学者丁某宣称:全球正面对史上最毒的新冠病毒疫情,至少再持续一个月才能达到“高原期”!但浏览过他的理据后,很遗憾,我们无法说服自己相信他的宏论。5.与海内外诸如此类的悲观论调完全相反,我们甚至对钟老先生最新的谨慎判断也有所保留,并更倾向于他最初比较乐观的研判。我们推论:出现在2月4、5两日的两个新增趋势峰值就意味着真正的疫情拐点——病患人数不会再快速增加;且随着疑似病例累计人数于2月8日出现峰值,最终确诊病例累计人数出现拐点也将指日可待!不难想到,现阶段对于这个判断应该有很多人不会同意。我们的基本理据有下面3条:1)中外专家学者(包括WHO)普遍认同,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平均不到10天,最长两周(两周以上极为罕见)。正如钟院士20天前的分析:“10到14天是一个很好的隔离观察期,潜伏期过去了,发病的及时治疗,没发病的也就没病,不会因为春运返程出现大传染”。由此,可以合理推断,即使在未来几天的返程高峰期出现感染回升新状况,变化曲线再次出现小高峰,应该也没有理由超过目前的峰值。2)应该对目前全国主要疫区不断调整优化的“严防死守”强悍举措有信心。特别是随着专家学者对这种全新病毒的认识日益加深,以及一线医生医疗经验的迅速积累,抗击病毒的效能必将日益提升。这是防止疫情二次恶化的最大保障。3)钟老在给出最新说法时,仅看到了截至2月6日的数据,而事实是,2月7、8、9、10日这四天的数据下降更明显了!全国确诊日增病患数下降幅度超过30%,疑似病例日增人数也下降了约25%。据此,我们推断,疫情蔓延高峰已经过去,疫情拐点正在呈现。当然,受多重不可预测性因素影响,疫情变化曲线通常不会是标准的单峰值正态分布曲线,而会是具有多个阶段性峰值的递减分布曲线;特别是由于全国性春运返程企业复工、学校开学期,已自2月10日开始,并将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且有可能导致2月底乃至3月份再次出现一个或多个疫情曲线次峰值,但也只是新冠病毒疫情逐步走向衰亡的“回光返照”。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这里讨论的“高峰”、“拐点”,完全是针对判断疫情最有意义的新增病例数而言的,并非疫情累计总趋势。无疑,后者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继续攀升。看看最上面题图的累计趋势图就一目了然。只有当每天治愈出院总数超过每天新增病患总数时,这个累计趋势才会出现拐点。作为习惯于理工思维者,为了增加说服力,我们是否还可以利用数学工具对数据曲线做进一步的解析,如曲线拟合、外推之类的工作呢?我们觉得意义不大,毕竟,疫情变化及防控的人为“干预”(疫情防控隔离等举措)更是疫情曲线决定性因素之一!顺便说一句,海外(包括香港)学者的几个数学模型完全没能反映中国抗击疫情超常措施这个关键人为因素,他们的模型和预测数据也就很难具备可信性。众志成城!抗击新冠!坚定信心!保持耐心!全民同心!下定决心!武汉加油!湖北雄起!中国必胜!
原
新冠疫情拐点到了吗?实测钟南山能否可信
2021-10-21